讀後感|《蒙馬特遺書》邱妙津

by sching5699
Photo by Amer Alhalawani on Unsplash

關於書

生命的殘暴到底想讓我們了解什麼?為什麼一對相愛的戀人最後會走上決裂之路?為什麼愛情裡總是有背叛?暴力在其中是如何凝聚然後流洩的?

小說第一書信以寵物兔兔的死開啟主角Zoe壓抑著以悲傷為核心向外擴散的暴力,理性抽絲剝繭探討兩個女人的愛情如何被埋葬。二十封書信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主角複雜的情感、令人髮指的理性、柔情似水的呼喚、遍體麟傷的哀號、恨之入骨的指控,起伏間自我與超我輪流強壓如同不定時炸彈的本我,將它壓進水缸,撕聲裂肺的吼叫只能轉成一顆顆無聲的泡泡。

過程中隨著主角的視角剖析裝在生命裡的那些抽象意涵與人生哲理的思辨,像待在蘊含智慧的瀑布下洗禮一般,把那些混沌的生命看的好清楚。這是我最沉浸的部分。

Zoe:「人只能『迎接』奧秘並『認識到』自己生命的材質形式才能超越命運,並活在真實裡。」

Zoe:「聖桑〈輕喚我心〉很貼合如今我面對兔兔之死的感情。」


愛情生變原因

不等值的激情愛欲

絮與Zoe愛情生變的開頭是彼此不等值的愛欲表現,失去平衡最後引出暴力與背叛。絮想像中的愛情形式是平淡的幸福,可以從絮抄給Zoe的句子中看出來。

「幸福是一種綿長而悠久的充實,一種穩定和平靜。」

然而,Zoe天生熱情,感受性比一般人還強烈,需要的是能夠成熟補足感受性伴隨而來的黑洞。她真的就像winddriver說的,是核融合反應爐。(目前最喜歡 winddriver 寫的蒙馬特遺書讀後感) 她需要靈與肉的契合,只有相愛是不夠的。她不要「世俗生活」那種兩人沒有內在的連結,靈魂與熱情的需要和愛情切割,必須依靠倫理道德的「忠誠」維持它的關係。

「我內在的感受性太開放了,susceptible,就是這個字,佛教說的『易染』,那正是我的疾病也是我的天賦,是我的寶藏也是我的殘缺阿!」

「我渴望著不斷不斷付出而又經受著歲月淘洗、琢磨而還活著的愛。」

「你問我什麼是『獻身』?『獻身』就是把我的靈與肉都交給你,都安置在你身上,並且慾望著你的靈與肉。」

「我需要你卻無法被滿足,你性格中的不自由、不獨立,對我熱情的不能了解,以及不能承擔這激情的痛苦…這些都叫我怪你,我不滿足,深深地不滿足。」

「我對你的渴望是超出被愛的滿足或性的滿足之上的,我渴望的更是整個生命,整個性靈的相結合,我所渴望的更多…」

無法被滿足的一方感受不到愛意而質疑、否定、或者壓迫對方;一方處於極大壓力的狀態,不知所措又遭譴責的情況下,最後選擇以冷漠面對暴力。曾經以為愛的表現就是去接近他,隨時都想去親吻他、抱他,卻忽略它還有其他抽象的形式,人與人之間情慾表現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任何一方因這種不平衡的表現與認知而「怪」對方,其實是很不公平的。書中的絮與Zoe,如果一開始就有此認知,是不是就不會錯過溝通的機會,不會有質疑、背叛,甚至延伸到最後的暴力?

「我們之間靈魂的溝通出現障礙,我們之間情感的給予和被給予沒銜接好。」這是暴力發生之後,Zoe回頭理性分析出的癥結點。

不等值的激情性欲

在書中,Zoe談到「性欲」。絮在巴黎的日子,在「性」上抗拒著Zoe,性欲的挫折是她死亡的核心。我想這個議題是長久以來她最自卑的地方,因為陰陽相交的定律提醒她天生的無能,挫折在她眼中就像看到生命站在旁邊凝視她赤裸的身軀,嘲笑般的指指點點。不過她後來認為,「性欲」的結合無關乎身體器官,而是精神上的陰陽–Passive & Positive。她渴望的是Passive的女人,如同「男人」在渴望「女人」一般,她能夠以Positive 滿足Passive的女人,這是無庸置疑的。

排除陰陽形體相交的問題,緊接在後的事實更令Zoe厭惡自己。不等值的性欲拉開情人間的親密感,Zoe太過熱情,過度索取使絮感到窒息、壓迫。無法從絮身上得到等值回應之後,其感受性將那些看似冷淡的反應放大,遮蔽她的理智,凝結與日俱增的暴力,最後情人變成互相傷害的敵人。一切的問題似乎又回到Zoe身上,她恨自己過於熱情的特質、恨自己太強的欲望。即便絮之後做出背叛的事情,Zoe還是把原因歸咎在自己身上…。

性之於愛真的占很重要的部分,畢竟我們原始的個體形成來自欲望,我們怎能夠不去欲望他人呢?但事實上,就是有「無性」的人與我們共存在這世上。在人類道德演變至今的規範下,惝若性欲強烈的人愛上一個無性之人,橫豎都是一齣悲劇!

「『性欲』,或說是『性欲』的發展,在愛情關係裡占著很神祕很關鍵的位置。」

「在性愛關係中,真正重要而可激烈穩固持續下去的是熱情之Positive(陽)—Passive(陰)的搭配。」

不成熟的愛情

Zoe:「你說現在像是走在沙漠裡…我捨不得你走在沙漠裡,我要給你一小塊堅實的地可以踏著,起碼是遠處一小方綠洲可以眺望著,不要讓你在現實裡再飄盪,在精神裡再奔逃。」

從絮給Zoe的第十五書信與十九書信,感覺絮是很愛Zoe的。她以不足的經驗及能力去愛一個感情如此強烈的人,以初生之犢之力獨自撐住滿載的愛情,Zoe似乎對她的「期待」很高,感覺絮無法消融Zoe一個人在外面對的孤獨與挫折,面對Zoe的焦慮與心靈安慰的索取,她不知到要用什麼方式、做到什麼程度來滿足Zoe。也許語言上的關心與談愛並不是Zoe理想中解決她不安的方式,她要的也許是「真實感」。得不到「真實感」的Zoe 把絮責怪一番,說她無能,使絮在他們的愛情裡更沒有自信,誰會願意持續待在一個不段提醒自己無能的關係裡呢?

絮:「我看到我要逃開的不是你,是我的無能。心沉,接近你的悲傷,但無能依舊。」

絮:「覺得你終究是會離開的,那離開不是你跑掉的那種,而就是註定的,是因為我不真正適合於你的…這樣說你清楚嗎?不是你把我當小碼頭,而是我事實上就只能是小碼頭,你終於有一天會認清的。」


走向死亡之因及意義

我感受到Zoe對愛、情是有一定程度上的潔癖。她談到「純潔性」,她用「玷汙」的字眼來形容絮對她的不忠,所以我想死亡的選擇有一部份是想結束絮持續以不同形式「玷汙」她的事實,背叛使怨恨占據她內在美麗的心靈,她無法接受因恨而變得醜陋的靈魂。

再者,Zoe選擇死亡的原因是為了原諒絮對她所做的一切。因為如果Zoe持續存在,就不會有寬恕。這是她最後能給的溫柔,最後的愛。

「我想如今的書寫行為是最後一場試著寬恕絮的努力,如果連這最後寬恕她的努力也失敗,我也不可能活在一個如此深恨她的軀體裡,我必將死,死於一場最後的和解行動。」

「一切都要結束在我的死亡之上,一切我對她的恨及對我生命的不諒解,都要在我的死亡裡真正地銷融,我要和她在我的死亡裡完全和解。而我的死亡也是一次徹底向她祈求原諒與懺悔的最後行動,一次幫助她真正長大的最後努力。」


喜歡的句子

「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

「人的內在、生命、人格的『一致性』愈高,就愈能真實地、誠信地活在這樣的默契裡;人間的這種『一致性』太低,就會不斷地去對他人犯錯,內在產生混亂,或是不得不完全封閉自己的精神。」

「『忠誠』不是一種被動、消極的守門姿勢;『忠誠』是來自生命內在完全的完全打開與燃燒,是一種積極、意志的熱望,需要全然的自覺性及實踐性。」

「若不能從眼神裡知道他在想什麼,那麼也就沒辦法跟他做愛了。」

「經驗如果不述說,它的意義將不會存在於世界上,因為世界是不會主動溝通新經驗,不會願意區辨經驗的意義的。」

「你執意要以不適合我的方式演奏我,它並沒有阻止我發出愛你的聲音,只是聲音變得淒厲、裂耳罷了。」

「沒有『智』是不可能有悲的。」

書中提到的電影

《尤里西斯之注視》

《鸛鳥踟躕》

《霧中風景》

《喜劇演員之旅》


書與作者本身

不得不把邱妙津自殺的原因與她最後一本小說《蒙馬特遺書》連結起來,一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已經先入為主的把書中的Zoe當成邱妙津,書中發生的任何事以及Zoe內心的自我剖析、對死的衝動,完全被我投射在作者本身,裡面提到的所有人物對我來說都是真實存在的。有些人猜測她在寫這部作品的時候已經有自殺的決心,想藉由肉體上的「死」來賦予她自身的生命意義,以藝術精神重生。小說通常都會以作者的實際經歷來做延伸進而虛構一個事實,並非完全的真實,但《蒙馬特遺書》因現實世界的「死」變得真實。軀體已死,靈魂藏在書裡,一起重生了。

Zoe:「唯有最真誠的藝術精神才能安慰人類的靈魂。」

Zoe:「我決定要自殺,以前所未有的清醒、理智、決心與輕鬆,因為是為了追求關於我生命終極的意義,是為了徹底負起我所領悟的,關於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的責任…我對我的生命意義是真正誠實與負責的,儘管我的肉體死了,形式的生命結束了,但是我並不覺得我的靈魂就因此被消滅,無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終止。」

Zoe:「一位朋友在偶然間告訴我,人生是由一大堆偶然性組成的,如果我相信有什麼必然性,那只是我的幻覺,如果我還相信自己的生命有什麼必然的價值與意義,那麼,我就太缺少現代性而傾向古典了。我仍然相信著必然性…」

邱妙津在小說裡與她的日記中都有提到必然性,叔本華說只要認定任何事物的必然性就可以沉靜面對災難與不幸,心靈會感到慰藉和寧靜。可是相信必然性的Zoe與邱妙津為何在最後還是選擇自殺了呢?

然而,賴香吟在《其後》談到邱妙津到東京找她時的狀態,她認為邱妙津寫這本書的原因並非為了死,而是為了求生—透過書寫爬梳死亡、克服死亡。我也這麼認為的,心理輔導不就是嘗試面對問題核心,然後慢慢地去接受、去和解嗎?邱妙津就是如此替自己釐清這段感情的問題,找到能夠坦然寬恕對方的理由,日記最後也是對自己的加油打氣,堅強地如她自己說的,她之於人生是強悍的。關於自殺,一定是在她最脆弱的時候發生雪上加霜的事情,使她的暴力終結了自己。

Zoe:「把美麗的給予藝術,把醜陋的留給人生,把溫柔的給予別人,把暴力的留給自己。」

邱妙津:「把美麗的給予藝術,把醜陋的留給人生,把溫柔的給予別人,把暴力的留給自己。」

PS: 據說《蒙馬特遺書》聯合文學於她去世隔年出版的版本中,第15、18、19書只有提名沒有文章,但2006年印刻文學出版卻有內文,書封上的標籤還有特別註明「等待十年 揭開沉默的第十五書與第十九書」。雖然第18書內文只有一句話,引用《詩經‧邶風‧擊鼓》,但這算不算第18書原本的內文呢?為何絮寫給Zoe的書信(也就是第15、第19封)要等到10年後才問世?

Photo by Amer Alhalawani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讀後感|《鱷魚手記》邱妙津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