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564頁福樓拜的《情感教育》,如同看完19世紀法國的愛情史。福婁拜對人物細膩的刻畫、影像在字裡行間的舞動,總是讓我身歷其境,畫面美得令人陶醉,我常常就這樣半夜獨自醉倒在沙發上,手裡拿的卻不是酒。例如作者描述主角-腓德烈克徹夜搭上驛馬車前往巴黎的經過,畫面美的像一幅藝術畫,生動的像看一部電影。
「燈籠掛在車伕座位上方,照亮了轅馬的屁股。再往前望去,只看得見其他馬匹的鬃毛像白浪一樣起伏著,轅馬呼出的氣息在車轅兩邊形成薄薄的白霧。馬具鍊條叮噹作響,車窗玻璃砰砰抖動,沉重的驛馬車以等速度在石頭路面滾動。不時會出現一面穀倉牆壁或是一間孤伶伶的小客棧。有時,當驛馬車進入一個村莊,烤麵包爐子的火光會映入眼簾,而馬匹投下的巨大側影會在另一邊房屋的牆上疾馳而過。每次換馬,當挽具卸下時,都會有一分鐘的深深寂靜。一個女人站在驛站的門口,一隻手拿著蠟燭,另一隻手為燭焰遮風。然後,車伕會跳上腳踏板,馬車又重新出發了。」
既《包法利夫人》之後,福婁拜再次將盛衰興茫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總是有極大的耐心,將人的一生雕琢得如此高潮迭起,不由得跟著處在低谷的腳色感嘆起昨日的富足,這是我對福樓拜又愛又恨的地方。他總是有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腳色,讓人想跳進故事把不斷被誘惑且重蹈覆轍做錯事的腳色打醒。對阿爾努太太的執著與為愛沖昏頭的行為,腓德烈克在我腦海中已經不知被打了幾百回。
整本書中提到的情感主要是腓德烈克與”情婦”之間的互動,在了解法國情婦文化之前,我對於腓德烈克擁有情婦的想法感到厭惡,後來才知道那個時代文化背景對情感的模式與現在不同。情婦並不只限於肉體上的需求,其實在社交、名利、藝術、政治上的提倡有很大的力量,他們私下普遍擁有一個或多個情婦,這種心照不宣的文化尤其在上流社會特別頻繁。作者在此書中介紹一名畫家-佩爾蘭的窮困人生,「服侍他的是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他在廉價小餐館吃晚餐,沒有情婦。」,特別提到沒有情婦,正常的像在說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一樣。對當時情婦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伊莉莎白.阿柏特的《情婦史》,我還蠻想買來看看的。
腓德烈克從四個女人的愛滿足不同的慾望
- 刻骨銘心的愛情-阿爾努的太太 瑪麗
我認為腓德烈克一開始對阿爾努太太的一見鍾情是因為她擁有安達盧西亞人(位於西班牙南部,當地婦女以美貌著名)的美麗外表,提升腓德烈克對她的渴望來自於她的地位—富人的太太,所有對她的幻想都是高貴的、優雅的、難以接近的。這點可以在阿爾努太太家道中落,成為只為柴米油鹽煩惱的一般婦女時,腓德烈克的反應中可以感受到。這裡引用書中一段腓德烈克內心的變化:
「腓德烈克本來期待一見面便會欣喜若狂,不曉得環境的改變足以讓激情褪色。在目前的新環境中,阿爾努太太身上彷彿失落了什麼,也在腓德烈克眼中喪失了一些魅力。總之,她變得不一樣了。腓德烈克心情平靜得讓自己意外。」
即使如此,先前對阿爾努太太的關注與渴望並沒有完全消失,腓德烈克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已被阿爾努太太的美德俘虜。
「在她那稍微有點沉重的眼皮下面,一對烏溜溜的眼珠子慢慢轉動著,眼白閃閃有光。她的瞳孔深處透露出無法形容的善良心腸。腓德烈克頓時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強烈愛意,一種無邊無際的激情。他凝視著她,感到渾身麻木。但他努力擺脫這種麻木,思考怎樣才能讓她對自己刮目相看。想來想去,他想不出來除了金錢,自己還有什麼值得炫耀。」。
腓德烈克竭盡所能的呵護這份純潔美麗的愛情,即使為她付出金錢、為她失信於友或是做了讓自己顏面掃地的事,換得的只有阿爾努太太的閉門羹-道德觀。他將這些委屈藏在心裡,將憤怒轉化為慾望,於另一個女人身上尋求慰藉,雖然他的付出沒有回應,他還是無法捨棄對阿爾努太太的渴望與珍愛。看似對阿爾努太太癡情,但每當腓德烈克享受在其他女人給予的慰藉時,會覺得他對阿爾努太太的愛只是一種對真摯愛情的執著,並不是真的愛她,他愛的是他想像中的她,那是如此高雅、純潔、善良、美麗的女人,他愛的是美麗的愛情。如此才能解釋為何在最後阿爾努太太主動獻身時,腓德烈克並沒有讓這份愛情結果,且在腓德烈克注意到阿爾努太太的白髮時,他為了掩飾幻滅感而選擇忽略。他寧願放棄阿爾努太太也不願冒險面對愛情的變化。
- 給予慰藉的激情-阿爾努的情婦 羅莎妮
在腓德烈克的真情表白被阿爾努太太冷靜的道德原則回絕後,他如同脫韁的野馬,委屈到本我沒有資格再被超我限制,長久遵守的道德約束在他眼裡已經變成鞭撻肉體的韁繩,他決心任由自己放肆的迎合著羅莎妮的需求,甚至當眾調戲她,完全與平時端莊有禮的形象南轅北側,腓德烈克將他對羅莎妮的殷勤當做對阿爾努太太拒絕他的懲罰。
羅莎妮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像是陰晴不定的天空,也許她曾在愛情裡被利用過、受傷過,至少她的成長背景是值得同情的,所以造就她可以毫不愧疚的利用那些輕率且眼中只有慾望和利益的男人。她只要發現男人一個小動作對她不忠或是視她的需求於無物,她就會善用她年輕美麗的優勢,當眾羞辱男人或是讓男人吃醋。腓德烈克對阿爾努太太的渴望,羅莎妮都看在眼裡,她會在腓德烈克需要自己的時候讓他受到羞辱,以報他對她的不忠。腓德烈克被落井下石,或是好不容易換回阿爾努太太的心卻又被羅莎妮當面揭發腓德烈克與她的關係,幸福得而復失但他也止於內心對羅莎妮的憎恨,並沒有做出傷害任何人的事,也許是因為對腓德烈克來說,羅莎妮只是他的情欲解放來源,他知道自己也是在利用羅莎妮來彌補在阿爾努太太身上得不到的安慰,這是他自作自受。
不過羅莎妮實際上是渴望真愛的。她並不是如同表面上只愛榮華富貴的女人,她愛的是高尚情操的男人, 她可以為了這樣的男人捨棄出賣肉體就可輕易到手的財富。腓德烈克最後幾次不受羅莎妮的誘惑,拒絕了她的殷勤,從不向她索取回報,我想這是為何腓德烈克最後擄獲羅莎妮的心的原因。
能夠接受自己遊走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男人在現在的社會道德觀來看,是一個不專情的男人。雖然腓德烈克總是述說著他對阿爾努太太的愛意,但我認為他只是享受在被愛的氛圍裡,最愛的還是他自己和他心目中愛情的樣子。以下是擷取一段腓德烈克的內心話:
「同時與兩個女人來往,讓他覺得有兩首廻異的樂曲在自己的生命裡彈奏著: 一首俏皮、熱情、令人忘憂,另一首莊嚴凝重,近乎是宗教樂章。這兩首樂曲會彼此共鳴,彼此增強,並逐漸融合在一起。每當阿爾努太太的手指不經意地輕觸他一下,羅莎妮的影像就會馬上浮現眼前,成為一個慾望的對象;而每當他以羅莎妮為伴感到怦然心動時,又會馬上感受到他對另一個女人的刻骨愛情。」
- 可遇不可求的財富-丹布羅斯夫人
「政治空談和佳餚盛宴麻痺了他的正義感。雖然覺得丹布羅斯先生身邊這些人的能力平庸,但他仍然以認識他們為榮,巴望著得到其中哪個大富豪的賞識。要是能得到一個像丹布羅斯夫人那樣的情婦,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平步青雲。」
丹布羅斯夫人對腓德烈克來說只是一件想征服的東西,征服她之後還可以得到財富與權力。
「在她身邊,腓德烈克感受不到阿爾努太太給他的那種心醉神迷,也沒有羅莎妮最初帶給他的那種情慾悸動。但他仍然對她充滿激情,就像是一件不易到手的東西會更加讓人渴望。她的貴族身分、她的財富、她的守婦德在在吸引著他。」
在這段關係裡,可以看出腓德烈克見風轉舵、睜眼說瞎話的技能再次提升。但一個人不能當兩個人用,兩邊兼顧的情況下勢必會有疏忽,況且女人的第六感是很強的,尤其是像丹布羅斯夫人心思縝密的人,任何微小的異樣都逃不過她的法眼。當丹布羅斯夫人發現腓德烈克依然把她最在意的女人-阿爾努太太放在心上,後續對腓德烈克的羞辱技巧比羅莎妮還要高明、狠心,腓德烈克像是被鐵鎚重擊,他的野心讓他看到了美好前程,但他的貪婪與自負讓他一蹶不振。
- 永遠守候自己的家-露薏絲
從小看到大的女孩,對腓德烈克來說,這女孩代表單純、樸實、安穩,但也意味著單調、無趣、安逸沒有作為的人生。他認為與這位純樸的少女結婚並繼承她龐大的家產,是一種軟弱和人格低落的表現。腓德烈克總是等到人生最落魄的時候才會想到她,好像當他的自尊低到不能再低的時候,露薏絲才配得上他。他懷念起她的樸實與善良,她就像一個腓德烈克追求夢想卻被路上的名利誘惑而遺忘的初衷。
周旋在這幾個女人之間的腓德烈克反而比較像”情婦”。
從書中體會到的情感教育:
腓德烈克情感的教育來自社會當時的風氣與阿爾努先生對太太的不忠,這讓他合理的在愛著阿爾努太太的同時,還可以允許自己有其他的情婦。如何從專情有禮的少年變成處心積慮、說謊如喝水般自然的男人,都是來自與這些情婦之間互動,以及他個人面對愛情挫折時的逃避心理,最終一事無成毀於腓德烈克逐日壯大的慾望。
腓德烈克總是會自作多情,把對方不經意的言語或動作解讀成對自己的暗示與愛慕。例:
「腓德烈克一跨進門,羅莎妮便從靠墊上坐直,以便更容易擁抱他。她喊他『小心肝』,在他鈕扣孔裡插上一朵花,又幫他理順領帶。每次戴勒馬湊巧在場,這種殷勤舉動更是有增無減。腓德烈克相信,這是她示愛的前奏曲。」
這段很明顯可以看出羅莎妮只是再利用腓德烈克激怒戴勒馬,但腓德烈克竟然以為她在示愛,之後在他低潮的時候被羅莎妮用同樣的把戲羞辱,成為第二個戴勒馬。
我不確定腓德烈克面對愛情挫折時的反應能不能代表19世紀法國的所有男人,如果可以,我很佩服過去時代的男人對女人的容忍度,即便男人被當眾羞辱、背叛或是面對女人私下的無理取鬧,也不會像現在21世紀以情殺的方式報復。
也許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多本像福婁拜《情感教育》的書籍,讓我們知道愛情應該長什麼樣子、什麼情況下是虛情假意、在愛情裡我們要如何互相尊重、如何處理感情上的挫折,以避免像現在無法自我保護的情況下,在愛情裡遍體麟傷,最後變成一種輪迴式的互相傷害。羅莎妮就是一個受到傷害而扭曲的女人,她以為愛情就是滿足她的所有需求,包括她的虛榮心與安全感。她毫無顧忌地接受男人們有目的性的殷勤,輕浮不避諱的行為只會傷害到自己,貶低自己的價值,可以看到在最後她想好好愛腓德烈克的時候,他無法相信她的真心,過去她沾染其他男人的誹聞在腓德烈克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她的真心已經一文不值。
除了愛情,還有細緻寫實的人性
- 「警察不時會轉過頭,對人群露出恫嚇的表情。鬧事的人見無事可做,旁觀的人見無事可看,便逐漸散去。路人經過時看到這串隊伍,直盯著迪薩爾迪耶瞧,用粗俗的話大聲辱罵他。一個老太太在自家門口嚷著說這個人曾偷過她一塊麵包,這個莫須有的指控令兩個朋友更加怒火中燒。」
一個陌生的老太太見到被警察抓住的犯人,她雖然是第一次看到他,卻莫須有的給他冠上偷竊罪名,好像什麼骯髒的壞事都是跟公開的罪人有關,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是為了想凸顯自己的人格比較高潔還是只是把抓不到小偷的怒氣出在一個無辜的人身上?
- 阿爾努先生明顯是一個會用骯髒手段謀取暴利的粗俗商人,腓德烈克明知如此,卻還是被愛情蒙蔽雙眼,為了顧及阿爾努太太的形象,他卻在佩爾蘭抱怨阿爾努先生是強盜時,替阿爾努先生澄清他為人正直。有趣的是,日後當佩爾蘭與別人談論政治時,被激怒的佩爾蘭竟然也替阿爾努先生辯護。腓德烈克為愛、佩爾蘭為自尊,兩個人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把黑的說成白的。
- 當一個人處於開心的狀態, 此人會變得很體貼;若處在一個幸福無比的狀態,就會想做些善事來抒發滿溢的喜悅。
延伸閱讀 讀後感|《鱷魚手記》邱妙津